瘦肉精猪肉如何辨别(专家教你四种方法鉴别什么是瘦肉精)

不久前,央视“3·15”晚会曝光了河北沧州青县存在部分经销商贩售“瘦肉精”羊肉问题。

早在1997年,原农业部发文明确禁止使用“瘦肉精”。“瘦肉精”缘何又现身?消费者该如何选购放心肉?

就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,记者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解疑释惑。

专家表示,2020年,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结果通报显示,畜禽产品样品合格率为99.49%,肉类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“瘦肉精”的学名叫做“β-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”(简称β-受体激动剂、β-兴奋剂),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,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。

其进入牲畜体内后,能够实现营养成分的再分配,促进动物肌肉生长并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,从而有效提高牲畜的瘦肉率,因此俗称为“瘦肉精”。

常见的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、莱克多巴胺、沙丁胺醇等。监测表明近年来个别养殖户非法使用的多为第一种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动物养殖过程中饲喂“瘦肉精”后,会在动物体内产生残留,若人体过量摄入含有这些残留物质的动物,可能会出现肌肉震颤等症状,甚至会诱发急性食物中毒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样本可以是饲料、动物尿液、动物组织、动物源性食品等。据统计,已发布有关 “瘦肉精”检测的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有20多个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第一步是快速筛查,用快速检测卡和试剂盒,判定其阴性或阳性。

第二步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,对可疑阳性样品进行定量确证。即便是养殖过程中只饲喂了少量的“瘦肉精”,也能被检测出来。

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多种新型检测方法,检测速度更快,准确度也很高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近几年,我国在畜禽养殖、收购贩运,尤其是屠宰环节开展筛查,并在养殖、兽药、饲料、屠宰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,持续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。监测范围也逐渐从生猪,扩大到牛羊。

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,并配合普法宣传教育、日常监督检查、抽样检验检测、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等多种措施来监管“瘦肉精”。

可以说,从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的广泛使用,到目前少数人违法使用,违禁药物非法使用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,“瘦肉精”的监管是强有力的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首先,应到正规的农贸市场、超市、批发市场购买,不要贪便宜,购买私屠滥宰的肉品。

其次,选购时要查看肉品动物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,如果是猪肉,还要查看肉品的品质检验印章和品质检验证。

第三,要看肉的光泽、颜色、气味、弹性和粘度等。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  • 合格鲜肉有光泽、红色均匀,脂肪洁白或呈淡黄色,具有正常气味
  • 次品肉的肉色稍暗,脂肪缺乏光泽
  • 变质肉脂肪呈绿色,且有一股氨味或酸味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  • 用手指压肉,鲜肉有弹性,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
  • 次品肉弹性差,指压后恢复很慢甚至不能恢复
  • 注水肉弹性较差,指压后恢复较慢,且能见到液体从切面渗出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  • 新鲜肉表面微干或微湿润,不粘手
  • 变质肉很粘手,外表干燥
  • 有些注水严重的肉完全不粘手,但外表呈水湿样,不结实

“瘦肉精”又出现,还能放心吃肉吗?

3月19日,农业农村部部署,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“瘦肉精”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违禁使用“瘦肉精”行为。

要求全面全环节进行排查,涵盖畜产品生产中养殖、贩运、屠宰等各环节,以及“瘦肉精”非法制售的全链条。

从牲畜种类来看,虽然近期出问题的是羊肉,但本着“举一反三”的原则,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包含牛、猪等牲畜。

从手段和措施来看,通过全面排查、飞行检查、多部门联动、完善跨省办案、健全举报渠道等多方面来打击各类涉及“瘦肉精”的违法行为。

对于发现的“瘦肉精”问题线索,要追查制售源头和问题产品销售链条,坚决打掉生产黑窝点和地下销售网络。

涉及跨省案件的,各地要全力配合协查,限期办案。

对于监管人员存在涉嫌“保护伞”问题的,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,坚决打掉“保护伞”。


为您推荐

为您推荐

为您推荐

为您推荐

为您推荐

为您推荐


免责声明: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含文章中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